槟榔屿位于马来西亚西北部,是一个风光明媚的小岛,槟榔屿是环苏门答腊岛一个重要的商贸港口,其华名“槟榔屿”,为福建人对该地的通称,以其盛产槟榔故名。槟榔屿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 槟榔屿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槟榔屿位于马来半岛西北海岸外,由海峡分开,海峡最小宽度为4公里,槟榔屿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扼守马六甲海峡北口,与马来半岛隔海峡相望。它北隔玻璃市州与泰国南部相邻,西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相对。 该岛面积约为293平方公里,略呈椭圆形,最宽处约30公里,最长处约20公里。岛屿的北端较为平坦,而南部则有较多的丘陵地带,内地多花岗岩山脉,最高点为830米,沿海有狭窄平原。 该岛海岸线长达74千米,全岛植被苍翠,山间多溪流和瀑布,全岛绿意盎然,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绿宝石”。 槟榔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气温为27℃,全年最高气温可达31.3℃,最低气温为23.5℃,年均降雨量高达2407.6毫米,且每年9月至11月降雨较多。为槟榔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其是重要的热带水果和农作物的生产地,如香蕉、椰子、橡胶。 槟榔屿的历史 15世纪,当时郑和远渡南洋的航海图上已经出现槟榔屿这个名称。当时郑和下西洋的部分船队成员与当地人发生了婚姻关系,从而形成了娘惹这一族群。 1786年,槟榔屿被马来亚吉打苏丹割让给英国,随后在1824年的《英荷条约》中,马六甲和槟榔屿被移交给英国人,开始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786年,英国探险家莱特登陆槟榔屿,代表东印度公司占领了槟榔屿,并将其命名为“威尔士亲王岛”。他建立英国基地后,槟榔屿实施自由贸易政策,极力鼓励华人移居槟榔屿,从而吸引了大批华人从邻近的港埠及中国东南沿海港口涌向槟榔屿。 清末,孙中山在槟城,成立了同盟会马来西亚槟城分会,这是他在南洋地区的重要革命基地,在此创办了《光华日报》,通过报纸宣传革命思想,唤起更多华人投身革命。 pennang即是槟城 槟城的华侨华人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给予了坚决支持,在经济上提供了大量资助。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前期策划也是在此筹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30多人是南洋华侨,仅槟城就有四人。 槟榔屿的华人 华裔移民随清末下南洋而增多,华人凭借毅力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在此安家立业,槟榔屿的华人移民大多来自福建漳州海澄县以及广东。 早期,槟城州是一个华人占多数的省份,在新加坡未脱离马来西亚时,槟城华人人口密度为全国第二。新加坡独立后跃居榜首。本世纪初时,华人占槟州总人口的56.06%,马来裔占34.31%,印度裔占10%,以及其他民族0.53%。 槟城经济发达,吸引了其他地区的马来人前来寻找工作机会或创业,从而增加了当地马来人的数量。马来人群体的生育率高于其他族群,人口比例自然会不断增加。 在2009年,马来族人口首次超越华族人口,之后两大种族的人口差距进一步扩大。目前槟城的华人人口占当地人口将近四成,具体来说有数据显示槟城的华人人口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9.8%,约69万。 槟城的华人社区,人们操着略带马来口音的客家话和闽南语,让人仿佛置身于南中国。槟城的华人社区中到处可见中文标识,年轻一代的华人能说汉语普通话。炒粿条、槟城叻沙、福建面、云吞面、五香肉卷等当地美食散发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槟榔屿潮州会馆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潮州会馆之一,具有160多年的历史,并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槟榔屿的经济 槟城州是马来西亚人均GDP最高的州之一。在2010年,槟城州的人均GDP就达到了33456马来西亚令吉(约10,893美元),在全马排名第三。 槟榔屿被誉为“东方硅谷”,是北马地区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制造业尤其是电子电气产业发达,此外汇聚了马来西亚70%的泛半导体产业链企业。2021年槟州批准的制造业投资金额占全马总投资近40%,贡献了该国电子电气出口的56%至60%。 槟榔屿的服务业也十分发达,尤其是旅游业和医疗旅游。旅游业在槟城州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槟城机场的游客人数约达到780万人次。医疗旅游也是槟城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待了约48万医疗旅游旅客。槟城州的商务经济也很发达。2023年,槟城州举办了604场国际活动,带来了约15.7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中国建造的槟城二桥 槟榔屿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北口,与马来半岛隔一条3公里宽的海峡相望。这一地理位置使得槟榔屿成为马六甲地区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转站,但也隔绝了岛上与大陆的交通。 中国公司在此承建了槟城二桥,其长22.5公里,连接槟榔屿与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岸,将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长的一座跨海公路大桥。促进了槟城与马来西亚半岛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为两地之间的物流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
华人资讯网
Copyright © 2014-2024 chines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