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网

华人网 华人网 海内华人 历史 查看内容

他是香港股坛奇人,3次创业失败,若非早逝,恐成华人首富第一人

2024-8-25 14:34| 发布者: 华人网| 查看: 3174| 评论: 0

摘要: “冯景禧”这名儿,好像好多年都没人讲起过了,他以前可是亚洲先进金融机构的老总,也是“新鸿基”集团的创立者,在当年香港的影响力那绝对不比李嘉诚差。他虽说就上过小学,可却搞起了一个特别尖端、又很繁杂的事儿 ...
“冯景禧”这名儿,好像好多年都没人讲起过了,他以前可是亚洲先进金融机构的老总,也是“新鸿基”集团的创立者,在当年香港的影响力那绝对不比李嘉诚差。他虽说就上过小学,可却搞起了一个特别尖端、又很繁杂的事儿;虽说不懂外语,却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状况清楚得很。

他有着生意人的眼光跟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能瞅准时机,果断入市,于众多股票经商者里冒出头来,在股坛被称作“奇人”,后来的人还把他赞为“证券交易大王”。


【翻腾沉浮 起家房产】

冯景禧 1923 年在广州出生,他爹是个做小买卖的,抗战那会家里就败落了。后来呢,冯景禧跟继母合不来,很早就离开家了。1939 年,16 岁的冯景禧离开家乡,一个人跑到香港那个花花世界讨生活。当时他在瓜湾卑利船坞当学徒,每天工资就 1 角 3 分钱,后来虽说加到 1 角 8 分钱,可光靠这点少得可怜的钱根本没法活下去,他只好在累了一天后,再拖着累得不行的身子到工人夜校去兼课,多挣点钱勉强过活。

1945 年的时候,日本侵略者把香港给强占了,可劲地糟践中国老百姓。脾气倔的冯景禧可不愿意当亡国奴,就又回到广州,去搞金银买卖。在做买卖这方面,凭着他的勤快和实诚,从学徒一级一级地慢慢升成了管事的、账房。

抗战胜利后,海禁没了,进出口的状况放开了,冯景禧就又搞起了粮食店跟酒楼。在商海里起起伏伏,肯定有赚有赔嘛。不过这时候的冯景禧已经摸到点做生意的门道了,做生意慢慢顺手了,所以情况就变好了些。

1948 年,冯景禧又一个人到了香港,那时候他总共就只有 2000 万港币的本钱,接着开始重新干买卖。可他运气不咋好,挫折特别多。有一回他运两船鱼苗去台湾,还集资租了货船去,负责在半路往鱼仓里打新鲜空气,好让鱼苗活着。没成想他受不了海上风浪,第二天就晕船躺床上了,这样鱼仓里的鱼苗就没人管了。等船到了台湾,鱼苗全都死光了。好不容易凑起来的老本全打了水漂。


没办法了,只能想法子去弥补损失。租的货船还得回去,为了让损失小点,冯景禧又买了好多鲜果,打算运到香港去卖,盼着这边损失那边能补回来。可谁承想祸不单行,回去路上碰到台风,到港后水果全烂完了。他啥也没捞着,还一身债,简直走投无路了,那感觉就跟世界末日到了似的。

可冯景禧到底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呀,即便处在逆境之中,还是斗志昂扬。经历这次挫败后,他没趴下,而是重新振作,又大干起来,搞起了房地产生意。

香港的土地都被殖民地当局掌控着,叫做“官地”,都是靠“官契”来批租使用。那时的土地政策依着经济原则,是“公开拍卖,价高者得”,就是在公开拍卖的地方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在香港那么小的地方,地方小但人多,各个行业都很兴旺,所以房地产价格一直往上涨那是必然的。冯景禧瞅准了这个形势,从 1950 年开始,他就使劲搞房地产买卖。1958 年他和郭德胜以及李兆基一起创办事业企业公司,收购沙田酒店还管理其业务到现在。1963 年,他又和郭德胜、李兆基一起成立“新鸿基”企业公司。从这以后他就在房地产界放开手脚大干,一路向上,从那时起到 1980 年,他用国际顾问公司的名义,安排好多大财团买了好多“地王”,他花 21 亿港币买下九龙美丽华尺酒店的部分产权,做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笔地产交易。冯景禧因为他在地产方面出色的经营变成了大富豪。


【放弃地产 投身证券】

冯景禧从房地产业挣了好多钱,可他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还是证券。

60 年代末的时候,“新鸿基”集团变大了,业务的扩展让它有了做证券业的契机。那时候,集团已经有了些规模,要是业务还太集中,那就很难都顾得上,效能也不容易完全发挥出来。所以,集团的经营管理得在内部有一定的分工。这样大家就决定让郭德胜和李兆基管地产发展,冯景禧就负责财务和投资这块的业务。

要是说“新鸿基”集团的进步给冯景禧带来了搞证券业的契机,那香港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市民对投资的需求就让他的本事能充分施展了。那会儿,香港工商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要拓展业务、增加收益,就得追加投资。同时广大市民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也在给自己找投资的地方,好保住币值、拿到红利。所以,就有了拿发行股票当作筹资办法的必要和可能。冯景禧把这形势看得明明白白,他很快就组织起了“新鸿基”证券公司,替客户买卖股票。


冯景禧搞证券行业看重大众化和平民化,不光是大户,成千上万的中小户,甚至司机和佣人也都是他的客人,因为交易量大,所以收益很可观。另外,为了帮他那好多好多的客户,尤其是中小客户知晓不停变化的商情,新鸿基证券公司就免费给客户提供中文的调查资料,先后弄出了叫“投资指南”的《每日经济简讯》、《报资分析》、《公司业绩报告》、《香港上市股票基本资料》、《美国股票通讯》、《美国商品期货》、《期货市场通讯》、《黄金报告》这些,可太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了。

新鸿基证券可不是香港仅有的免费给信息资料的大公司,还能跟期货公司一起搞买卖合作呢。它操办了香港四分之一的股票交易。并且,为了把国际证券业务铺开,“新鸿基”在纽约、伦敦还有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弄了办事处,让它的证券业务更红火了。

“新鸿基”证券业务发展得挺让人振奋的,冯景禧就这么被人说成是“奇迹交易缔造者”、“天才交易人”,香港证券行业的人还说他能“把铁变成金”,都能跟纽约证券市场上那个叫美籍华裔蔡志通、有着“金融魔术师”称号的人相比了。

冯景禧证券业务能成功可不是凭运气,那是他靠自己努力掌握了证券业务的门道,而且他觉得做生意关键就在一个“诚”字,还依这个搞出了“新鸿基证券”的经营风格。所以呢,他干起来才那么顺风顺水、游刃有余。


冯景禧能成功就在于他那经营头脑特别灵。在七十年代初的时候,香港经济发展起来了,社会各个方面对金融业务,像信贷、保险、汇兑、投资还有黄金这些,需求越来越急。冯景禧瞅见这个,马上就组建了新鸿基财务公司。因为正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业务发展特别快,很短时间里就变成了有地产、汇兑、存放款和私人贷款等好多服务的了。

在七十年代香港经济大幅腾飞的时候,冯景禧又能看准时机,想着让新鸿基财务公司在多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走向国际,决心把它弄成一个国际性的服务组织。就这样,“新鸿基”跟冯景禧开启了他们的第一次合作。

首先和新鸿基财务公司联手的,是法国最大的银行工业集团,也就是白利达银行,它有意在亚洲站稳脚跟。所以呢,“新鸿基”跟它合作、互相辅助,那肯定对“新鸿基”集团的发展好处大了去了。新鸿基财务公司还和美洲公司主席 RogtrBisk 谈了谈,很快就把合作协议给研究出来了。这么一来,新鸿基财务公司就跟百利达银行、美林证券公司有了三边合作关系,在亚、欧、美开展业务,那是相互成就。

因为新鸿基财务公司业务不断拓展,到了七十年代末的时候,它就从新鸿基证券公司分出去自己独立了。

因为新鸿基财务公司的业务拓展,还有它在香港金融业里的重要性和所起的作用,1982 年的时候,香港政府准许新鸿基财务公司改成新鸿基银行,这就让新鸿基变得更强了,快速发展起来,变成后来香港实力特别强的大银行。


因为新鸿基银行社会基础挺广泛,国际金融活动能力也挺强,所以就获得了阿拉伯银行集团的投资,这可是个资金特别雄厚、分支机构差不多遍布全球的国际性银行呢。新鸿基银行有了新资金注入后,就能把业务发展得更好啦,而阿拉伯银行集团通过这次投资也能拓展它在东南亚的业务。

不光这样,冯景禧很看重在中国大陆进行投资,他讲:“得立足香港,依着大陆,朝着太平洋,望向全世界。”既要往远瞧,还得从近的开始干。

冯景禧在创业时深切明白香港跟大陆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血脉联系。大陆给香港工业供给原料,还是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对大陆进行投资是香港经济昌盛的坚实保障,而香港是大陆对外的“窗口”。所以,冯景禧踊跃拓展大陆业务。从 1978 年起,他就创立了新鸿基(中国)有限公司,接连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立了办事处,进行投资、先进技术以及开发贸易之类的活动。

他还分别跟北京、上海、广州合作建了厂,开了酒店(像设备和管理都特别棒的广州中国大酒店)以及供外商使用的办公大楼(就是上海联谊大厦)。


“新鸿基”集团跟中国银行、亚洲旅行社一块儿合作搞对大陆的投资还有贸易呢,把先进的科研仪器和管理设备引进来,给祖国建设立下了大功劳。

除了心里装着大陆,冯景禧作为一个国际性企业集团的当家人,还得把眼光放到全世界。他的念想就是打造“跨国超级金融市场”,就是说在事业推进方面,“新鸿基”得把业务拓展到各个国家,在业务范畴上,给顾客提供更多的国际金融服务。

他还有个计划是借助已经搭建好的关系,像美林集团在全球的那庞大推销网络,把各国资金吸引到他的市场里来。针对这么个想法,冯景禧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搞个新的经济合作体”,彼此交融,能躲开激烈的集团间争斗。

【行事用才 独具风格】

新鸿基证券在香港股票市场那可是相当厉害,还以亚洲先进金融机构的样子现身;冯景禧在完全不懂外国话的时候,就能对国际金融状况特别清楚,这可真是少见啊。那这所有的一切到底是靠啥呢?


得说这儿啊,除了冯景禧有那生意人的眼光和大本事,能抓住机会,还靠着那大气魄,对自己要求严格还会用人,这才让他能在好多股票经纪商里冒出头来。

他的秘书张丽萍以前这么形容他:

冯景禧主席啊,那可是十年都这样,早上九点去上班,从来没迟到过。一到班上就赶忙工作,电话不停,宾客、同事一个接一个的。中午老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会议午餐。下午去参加完酒会,再回公司做事。不到八点肯定不会离开办公室。

以前在“新鸿基证券”干过的人也都说冯景禧精力特别强,整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还有应酬,却还是能精神头十足。

有人曾问冯景禧那种精神咋来的,他回答纯粹是靠“意志”。就像一些喜欢搓麻将的人,就算不睡觉不休息,整夜玩乐,也还是一点都不觉得累似的。

他才不以有好多钱为荣呢,而是为有一大批有知识、有本事、有胆子,还能好好利用好时机、敢去迎接大挑战的人才队伍而自豪。并且呢,他觉得雇人就跟做买卖一个道理,所以他把招聘员工当成一项“投资”。对有胆量的员工就大胆地委以重任,让他们有职又有权,能放开手脚去发挥才能。可要是他发现有人的表现对公司未来发展没啥用,就跟花钱做买卖没得到想要的效果似的,那他就会早早地停止“投资”。

冯景禧事业能成功还在于他的业务规划,在大政方针确定前,会广纳言论、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他觉得,别怕有意见分歧,因为反着才能相互成就。只要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就得靠大家一起干,共同生存共同繁荣。所以,他把大家意见集中后做决定,就跟全体职工讲明白,让大家心里有底,力气往一处用。

他老是跟职工讲,得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学会做事。得紧紧留意人际关系,工作上要尽力分工合作,团结才有力量嘛。为了这个,冯景禧还专门把“新鸿基”弄成个“大家庭”。工作之余组织员工搞乒乓球赛和足球赛,办国语学习班,或者在周末用公司的游艇请同事去看海景,他也抽空尽量参加这些活动,好让人觉得他亲切,让大家都能感觉到“新鸿基”大家庭的温暖。

员工们都讲:公司有股说不出来的奇特力量,工作的环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在这儿工作,成就肯定要比在其他地方大。


遗憾呐,正当冯景禧的商业帝国处在最鼎盛之际,1985 年 8 月,冯景禧去加拿大谈买卖,半道上突然脑溢血发作,没救过来死了,才 62 岁。

想想看,要是冯景禧能跟李嘉诚等那些香港商人一样多活些年头,那他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华人世界首富呢,可真是老天捉弄人啊。不过他的儿子们倒是把父亲的商业才能继承得不错,这两兄弟也能算华人商圈里的一对传奇了,这都是后来的事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华人网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