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网

华人网 华人网 海内华人 历史 查看内容

昔日印尼首富是广东人,娶欧洲美女为妻,后代如今已无华人长相

2024-7-23 12:01| 发布者: 华人网| 查看: 2784| 评论: 0

摘要: 在十九、二十世纪,清朝统治下的中国逐渐走向衰落。外部敌人频繁入侵,国内也充满了混乱和不安定。那时候,因为战乱连连,福建、广东一带的很多老百姓都选择离开家乡,到南洋那边去找生活。听说从1860年开始,一直到 ...
在十九、二十世纪,清朝统治下的中国逐渐走向衰落。外部敌人频繁入侵,国内也充满了混乱和不安定。

那时候,因为战乱连连,福建、广东一带的很多老百姓都选择离开家乡,到南洋那边去找生活。听说从1860年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咱们国家去南洋的人数可能都超过了几百万。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真的很不容易。

很多南方的老百姓选择去南洋谋生,大部分人可能只能做那些收入不高的工作,比如在殖民者的种植园里干活。他们可能会这样辛苦地度过一生。

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来自广东,年轻时加入了南洋的移民大军。不过,他与一般的移民者不一样。凭借出众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他在印度尼西亚闯出了一片天,最后还成为了印尼的首富!

这位印尼华侨首富不仅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还娶了个欧洲美女当老婆。他们家的祖籍虽然是中国,但因为好几代人都住在印尼,所以现在这位首富的后代已经长得一点也不像华人了。

虽然这位印尼首富是靠华侨身份发家的,但他一直把祖国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很多力量。


【漂泊南洋】

这位已经辞世百年的印尼首富张鸿南,至今仍在商界拥有巨大影响力。在印尼许多商人眼中,他就像是神一般的存在,让人敬仰不已。

1861年,张鸿南出生在广东省梅县区松口镇。他小时候的生活挺不容易的,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有八个兄弟姐妹。人多口杂,吃饭都成问题,经常是上顿吃得饱饱的,下顿就得饿着肚子。不过,和很多后来选择去南洋讨生活的人一样,张鸿南也是这么过来的。



张鸿南的老爸在松口镇经营着一家小杂货店,这家店可是他们十口之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啊,那时候梅县的老百姓日子都不好过,手里没什么闲钱来杂货铺买东西。而且,这家小店也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啊,张鸿南家的生活一度变得非常困难,穷得叮当响。

小时候,张鸿南的家人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还特意为他凑钱去私塾学习。但没几年,因为家境贫寒,家里再也负担不起他的学费了。所以,张鸿南只能无奈地选择辍学,待在家里。

张鸿南经历过这些后,心里明白,想要改变家里的穷困,自己得加倍努力。他本来也想靠学术出人头地,但家里没钱供他读书,这条路就走不通了。年幼的张鸿南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走从商这条路。

在清朝那个时代,做商人可是被认为是很低下的职业。而且那时候国家穷困,老百姓生活艰难,做生意也赚不了多少钱。可是,年轻的张鸿南并不懂这些。他的家族里有很多前辈都是靠做生意发家的,所以他觉得做生意是个好出路,想让自己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那时候,张鸿南的哥哥张煜南已经十岁了,正准备做米谷生意。于是,张鸿南就去找哥哥,两人一起开了一家米店。可是,那时候梅县的百姓们正在经历战乱和饥荒,生活非常艰难。可想而知,张鸿南和哥哥开的米店生意非常不景气,最后不仅把所有的钱都亏光了,还欠下了很多债务。

张鸿南和哥哥在米谷生意失败后,反思了失败的原因。他们觉得在广东做生意越来越难,因为各个行业都被当地的富豪控制,想要用少量资金与他们竞争,简直是难上加难。于是,他们决定寻找新的商机,离开广东,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张鸿南和张煜南兄弟俩曾经也盘算过要去北方闯荡。但你知道吗,那时候整个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不只是广东这儿穷困,其实广东相对来说还算过得去。全国大部分地方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可能比梅县的百姓还要艰辛得多。

许多南方的人因为这样的原因,选择去南洋重新开始。他们希望能在那里过上新的生活。张鸿南的哥哥张煜南,也看到了这一切。



张家其实有先辈在南洋奋斗过,他们不仅赚了很多钱,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最后带着这些成就回到了家乡。这对张鸿南和张煜南兄弟来说,是他们的家族骄傲。从小,张煜南就把这些先辈当作自己的榜样。

那时候,移民的热潮正盛。国内的环境对经商不利,张煜南也很快就想到去南洋闯一闯。但家里没多少钱供他远航,而且他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考虑了很久,张煜南决定一个人去南洋闯天下,而弟弟张鸿南则先留在梅县,一方面帮助父亲维持家业,一方面等待哥哥在南洋的消息。

张煜南跟着大家移民到南洋不久,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走后,张鸿南的小杂货店生意变得很差。那时候,张鸿南也想跟哥哥一起去南洋闯一闯。于是,他把年迈的母亲和杂货店交给了其他兄弟姐妹照顾,自己也登上了前往南洋的渡轮。



【远渡重洋的经商道路】

张鸿南最后决定漂洋过海去找他的哥哥张煜南。他在南洋的这段经历,肯定充满了不少令人好奇和兴奋的故事。要想了解张鸿南在南洋的经历,那就得先从他的哥哥张煜南开始说起。

前面咱们说过,张煜南开米店赔了钱后,决定一个人跑到南洋去闯一闯。刚到南洋时,他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后来,他打听到当时最有名的华侨是张弼士,于是张煜南就找到了张弼士,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就这样,张煜南在张弼士的手下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可能有些读者对张弼士先生不太了解,但提到张裕葡萄酒,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其实,张弼士先生正是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还是最早一批前往南洋的先驱者之一。

张弼士特别喜欢张煜南这小伙子,觉得他头脑灵光,便把他招进自己的公司,还给了他个挺重要的职位。张煜南在张弼士手下工作没多久,就展现出了自己出色的才能和商业头脑,帮张弼士谈成了不少生意。



张煜南不仅天生就适合做生意,还特别勤奋,所以张弼士特别欣赏他,很快就让他负责一些重要的产业。张煜南把这些产业都管理得很好,还因此赚了不少钱。

攒够了钱之后,张煜南觉得自己有能力在南洋开创自己的事业了。于是,他向张弼士透露了自己想要独立行动的想法,并向张弼士道别。

张弼士深知张煜南的能力出众,不会满足于一直居于人下。因此,他没有过多挽留,反而大方地资助张煜南创业,这为张煜南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弼士的明智之举,不仅展现了他的气度,也体现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后来,张煜南去了印度尼西亚的棉兰地区,他想在那儿开个公司,主要做垦荒种植,比如橡胶、咖啡和椰子这些。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张弼士,张弼士一听就觉得不错,决定跟张煜南一起干。



1878年,张煜南和张弼士携手创办了笠旺公司。在张弼士的大力协助下,张煜南把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生意兴隆,他的财富也随着公司的成功而水涨船高。

后来,张煜南和张弼士一起创建了日里银行。张煜南还在棉兰开了家永昌商行。通过多年的辛苦经营,张煜南很快变成了棉兰华侨中最有钱的人,他的财富也积累到了惊人的程度。

就在那个时候,张煜南的弟弟张鸿南乘着渡轮来到了南洋,想要投奔他的哥哥。当他看到哥哥的产业如此庞大时,心里真是又惊又喜。回想起他们分别时,张煜南还只是个经营米店失败的商人,而现在再次见面,哥哥已经成了当地的首富。这让张鸿南感到非常意外,也对哥哥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张煜南对弟弟的到来感到非常开心,他知道弟弟张鸿南在经商方面有着不输于自己的天赋。于是,他决定让弟弟担任自己公司的总管,负责处理公司的财务项目。这样一来,张鸿南就能帮他分担不少压力,让公司运营得更加顺畅。

张煜南和张鸿南两人携手合作,一心扑在事业上,他们的公司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当地知名的企业。有了这份产业的支撑,张煜南和张鸿南也一跃成为华侨界的佼佼者。



在张鸿南成为公司总管后不久,棉兰有个荷兰人开的种植园快撑不住了。张鸿南和他哥哥张煜南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决定买下这个种植园。他们还请了一个白人当总管。这样,张鸿南就成了第一个拥有种植园,还请了白人当总管的华侨。

1897年,张弼士决定回国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得到了清政府的邀请。他知道张煜南兄弟俩很会筹算,所以在回国前,特意跑到棉兰去找他们,把他在东南亚的产业都交给他们管理。

张弼士回到祖国后,张煜南兄弟俩接手了他的产业。因为这次继承,他们一下子成了东南亚很有影响力的华侨财团之一。就连平时态度傲慢的荷兰殖民者,也对他们兄弟俩恭恭敬敬的。

最后,张鸿南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当张弼士邀请他一起去新加坡做生意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就这样,张鸿南踏上了他的商业之旅。



当张鸿南准备坐渡轮去新加坡时,德国邮船公司突然搞起了种族歧视,把华侨当成被歧视的对象。这让张鸿南非常生气,他决定要采取行动。于是,他联合当地的华侨资本,创建了裕昌和广福两家远洋航运公司。等到这些都安排好之后,他才安心地坐上渡轮前往新加坡。

1910年,张鸿南又一次受邀前往巴达维亚,这次是应张弼士的邀请。他一到那里,就马上和当地的华人领袖许金安、李全俊见了面。大家坐下来聊了聊,张鸿南决定和他们一起合作,筹办一家名叫中华银行的机构。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更好地为华人社区提供金融服务了。

张鸿南买了中华银行600份股份中的200份,许金安和李全俊买了剩下的股份。这样,张鸿南的商业范围就扩大到了巴达维亚地区,生意做到了爪洼岛一带。

张鸿南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少辉煌的成就后,也开始思考传承后代的事情。他和一位来自棉兰的白人美女结为连理,婚后的生活充实而幸福,可以说是过得有滋有味。

1911年,张煜南因病离世,他的弟弟张鸿南继承了他的产业,并继续发扬光大。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张鸿南在棉兰地区崭露头角,被荷兰殖民者任命为“棉兰华人玛腰”,负责领导当地华人社群。这一荣誉标志着张鸿南事业的巅峰,他成为了当地华人的领袖。



【捐资公益,回馈祖国】

张鸿南功成名就后,不忘回馈社会,多次参与公益活动,推动当地和平稳定发展。同时,他也致力于公益建设,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总之,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棉兰有好多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不起书,张鸿南和他的哥哥张煜南就一起出钱,在棉兰建了一所华侨学校。他们还捐了很多钱给棉兰的其他中华学校。有了张鸿南兄弟俩的帮忙,印尼棉兰的教育事业很快就发展得越来越好。

除此之外,张鸿南对棉兰医疗行业的发展也贡献卓越。那时候,棉兰地区麻风病十分严重。由于迷信思想和技术手段的匮乏,许多医疗机构都拒绝接收麻风病患者,普通民众更是对他们避之不及。但张鸿南不仅没有逃避,反而勇敢地站了出来,为这个群体提供了宝贵的医疗援助。



张鸿南看到这些病人因为偏见和疾病受苦,心里特别难受。于是,他决定捐钱建一所专门治疗麻风病的医院。不仅如此,他还投资建设了一所免费的医院,让当地的贫困者可以免费看病。张鸿南的这些举动大大减轻了棉兰医疗行业的压力,他对当地医疗行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张鸿南不仅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对棉兰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还在交通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他斥资建造了日里河大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条件。这些善举让张鸿南在棉兰人心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许多人把他和他的兄弟视为“大恩人”、“再生父母”。



那时候,中国国内局势一团糟,战争频繁,老百姓过得苦不堪言。为了对抗强大的外国敌人,清政府决定加强海军。张鸿南兄弟俩非常支持这个决定,张煜南甚至给清政府提供了很多钱来扩充海军。但是,可惜的是,清政府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钱建立的北洋水师,最后在黄海海战中被打败了。这让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非常痛心。

只要国内发生了灾难,比如旱灾、洪灾或者饥荒,张鸿南兄弟俩总是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并立刻呼吁大家捐款帮助受灾的民众。他们的及时援助,让许多因天灾而陷入困境的难民得以继续生活。因此,张鸿南兄弟俩在国内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赞誉。

张鸿南和他的兄弟俩特别关心咱们国家的教育。这几年来,他们一共捐了超过三十万,帮国内建了好多学堂和学校。他们还支持国内出版优秀的学术书,让大家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他们还鼓励国内的企业家们通过实业来救国,捐了一大笔钱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想让更多的企业家一起来为国家的振兴努力。

张鸿南兄弟经商几十年,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他们出钱修了潮汕铁路。这可是他们为家乡做的大好事!



为了让“实业救国”计划顺利推行,张鸿南的哥哥张煜南提出了修建潮汕铁路的想法,并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拿到批准后,张鸿南和他的哥哥马上开始筹集资金,并一步步地规划铁路建设的具体细节。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国家实业的发展,拯救国家危局。

经过三年的努力,潮汕铁路终于修好了!这可是咱们国家历史上第一条完全由商人出资修建的铁路呢。它的建成,让潮汕地区的交通变得方便多了,也给当地的商贸业和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后来清朝政府逐渐衰落,孙中山先生就带领大家起义,想要推翻那个陈旧、腐朽的清政府。张鸿南从同盟会的一个成员那里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非常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毫不犹豫地捐了一大笔钱给革命军。虽然他因此被那些想维护清朝统治的人狠狠批评,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张鸿南是真心爱国。



1921年,张鸿南在棉兰离世,享年61岁。在他离世的那天,许多南洋地区著名的华侨和商人都纷纷来到棉兰,为他送行。这位印尼华侨首富、棉兰华侨之首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因为张鸿南长期在东南亚活动,所以他的后代选择在印尼安家。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张鸿南的后代已经不太像华人了,很多人甚至不会说中文。但是,他们仍然以广东出生的先祖张鸿南兄弟为家族荣耀。虽然张鸿南兄弟已经不在了,但他们做过的好事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后人会一直记住他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华人网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