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网

华人网 华人网 海内华人 政策 查看内容

为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 江门设立首部全国地方性法规

2023-12-29 22:04| 发布者: 华人网| 查看: 3468| 评论: 0

摘要: 《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批准,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为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立法的地方性法规,将为江门加快建设华侨华 ...
《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批准,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为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立法的地方性法规,将为江门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为使社会各界更深入了解《条例》相关内容,日前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条例》实施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条例》制定背景、亮点及实施准备等有关情况。
  
  体现江门担当 做好做优新时代“侨”的文章

  据悉,该《条例》是《江门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计划》提请初次审议项目之一。2021年12月16日,江门市政府将该条例法规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在条例起草、论证和审议过程中,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步调,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全过程、各方面。同时,为进一步论证合法性和可行性,还征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室的意见。该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于2023年9月6日表决通过,11月23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条例》分五章共二十五条,包括总则、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服务保障及附则等,明确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港澳同胞在江门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活动及其促进保障工作可参照《条例》执行。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侯明飞表示,该《条例》是贯彻落实国家推动文化交流合作工作部署要求,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江门历来注重发挥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和沟通中外思想的独特优势,经长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江门特色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范式。通过制定条例,有助于推动文化强国战略在江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华侨华人在江门市深入开展文化交流合作。

  “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的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建设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通过制定条例,有助于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侯明飞表示,《条例》也是做好做优新时代“侨”的文章,赋能江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江门市委第十四届四次全会指出,要全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该条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江门市委“侨都赋能”“港澳融合”工程,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回应华侨华人关切,体现江门侨都担当。

  促进民心相通 着力打造“一会”“一苑”“一说”三大品牌

  《条例》实施之后,侨务主管部门将通过哪些方式吸引广大华侨华人共同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促进民心相通?对此,江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三级调研员吴少强表示,《条例》第十条固化了多年来江门市侨务工作平台建设的优秀成果,给开展新时代侨务工作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接下来,将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继续着力打造“一会”(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一苑”(侨梦苑)“一说”(少年中国说)品牌,积极推进载体、服务、机制完善,为凝聚侨心服务江门市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着力打造世界江门青年大会。自2008年以来,先后在江门、中国澳门、马来西亚沙巴州、中国香港、印尼雅加达、美国洛杉矶举办了六届大会。15年来,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坚持以世界江门籍华侨华人青年精英为主体,落实“三个主动对接和服务”(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和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对接和服务侨青诉求),联合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青年,采取政府支持、民间主办、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海内外政商界知名人士、著名侨团领袖人物、青年侨领和各界青年精英参与,致力打造为促进海内海外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我们正在筹划第七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通过向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展现江门的侨乡民俗文化,促进海内外江门青年文化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吴少强说。

  着力打造中国(江门)“侨梦苑”。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于2015年12月挂牌,江门成为国侨办启动“侨梦苑”建设以来首批挂牌的6个城市之一。几年来,江门“侨梦苑”坚持政府支持、政策引导、园区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以文化引侨,以平台连侨,以政策惠侨,以经济聚侨,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侨文化特色的众创空间,扶持了一批侨资企业有序发展,壮大了一批华侨华人和港澳青年文旅产业创新创业项目。未来,江门“侨梦苑”将不断深化文化发展平台作用,着眼“侨梦苑”品牌培育,打造为侨服务文化地标江门五邑华侨华人服务中心,支持举办重大品牌节庆活动,发掘侨乡特色文化产品、鼓励侨文化产业发展,注重提升华侨华人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使其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找到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着力打造“少年中国说”活动。“少年中国说”粤港澳台暨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源于梁启超先生的散文《少年中国说》而命名,是江门市开展粤港澳台及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交流的一个创新品牌。自2018年以来,共举办了数十场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活动,共吸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委内瑞拉、挪威等超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超过50万名粤港澳台和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经过近6年的发展,“少年中国说”活动影响力逐步从江门走向全国、从地域走向国际,成为大湾区西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侨务和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江门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吴少强说:“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蔡李佛拳、醒狮、龙舟等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更多主题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海外青少年‘根脉’,努力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根魂梦’的文化纽带,持续扩大‘少年中国说’品牌影响力。”

  深挖非遗资源 打造华侨文化传承平台

  今年7月,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验收,正式列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这将进一步深化华侨文化交流合作。《条例》出台后,将如何在此基础上深挖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打造华侨文化传承平台?

  对此,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柳超球表示,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是以中国侨乡文化最典型的江门市行政辖区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为依托,对侨乡文化的诸多表现形式,尤其是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的区域。接下来将持续巩固省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创建工作。密切沟通和争取上级部门指导、支持江门市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实施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持续做好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年度评估工作。  

  二是加大挖掘培育力度。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26项,市级92项,县(区)级105项。接下来,我们要跟进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申报的后续工作,提升非遗名录体系质量。邀请专家对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提升人员素质。特别是11月29日,我们和五邑大学共建成立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和中国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将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与非遗保护传承结合,创新“专业+非遗”的人才培养,助力侨乡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实施抢救保护记录。优先选取有重要价值或有重大利用前景、传承环境或条件发生重大改变、传承面临严重困难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或年岁已高、后继乏人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抢救性拍摄记录工作,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

  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非遗宣传推广,努力推动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主要是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营造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浓厚氛围。此外,深挖侨乡文化内涵,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创意素材和灵感来源,激发新的文旅消费增长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华人网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