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民心:“口罩荒”何解? 中新社香港2月26日电 题:疫情下的香港民心:“口罩荒”何解? 中新社记者 曾平 新冠肺炎疫情让口罩成为抢手货。香港拥有超过700万人口,若每人每天使用一个口罩,理论上月均口罩需求量超过2亿。面对急升的用量需求,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正从各种渠道寻求货源,力求多管齐下缓解“口罩荒”。 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荣誉会长陈婉娴形容“一个口罩影响整个民心”。此话一语中的。面对来势凶猛的疫症,口罩既是人们外出时的必备品,也是心理层面的保护伞。对于在最前线抗击病毒的医生和护士,口罩等防疫装备更是安心上前线的先决条件。 香港医院管理局自2003年“非典”后已经规定口罩、防护衣等物资必需有3个月存量,以备不时之需。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由于倍增的用量,相关储存已经大幅消耗。 香港特区政府物流服务署(物流署)已经公开招标采购5700万个口罩,至截标共有3份标书。该署称会加快审批程序,尽快批出合约。这些采购口罩若能顺利抵港,相信能够一定程度纾缓政府内部的需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月25日探访政府物料中心,赞扬物流署人员是政府抗疫工作中的“幕后英雄”。 在全球口罩供应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提升本地口罩的生产量是“求人不如求己”的解决方案。香港特区政府较为罕见地建议拨款15亿港元,用以资助私人机构设立本地外科口罩生产线。每间厂商设立一条生产线可获最高300万港元资助,其后每多一条额外再获200万港元,资助上限为20条生产线。此举对本地厂商尽快落实生产口罩具激励作用。同时,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计划使用8亿港元,应用科技方案生产可重用口罩,以解社会燃眉之急。 香港本地目前最大规模的口罩生产厂位于罗湖惩教所。因应疫情需要,惩教署自2月3日起正式将该厂改为24小时运作,并由署长胡英明亲自统筹,致力将每月110万个口罩产量增至250万个。罗湖惩教所主管丛翠仪形容此举“前无古人”,最不容易的地方在于让在囚人士自愿参与其中。 根据惩教署在社交网络发布的口罩工厂运作视频,参加半夜工作的在囚人士获安排在指定休闲区休息,期间可看书、下棋、听收音机、吃小食。为倾尽全力提高口罩的产量,署方动员在职休班及退休的职员义工加入生产。 惩教署职员义工增产的首批约9.5万个口罩已于2月17日通过食环署和房屋署,发给外判合约清洁工。惩教署正加建一个新的口罩生产工场,并得到热心人士捐助机器,目前进展良好。 香港的政团、社团等各界人士也积极参与到提升口罩供应的行动之中。会员人数超过42万的工联会是香港最大的劳工团体,该会已筹得约500万港元生产口罩,预订的全自动口罩生产机器会在3月底到货,预计届时每日可生产10万个口罩。 工联会的口罩生产计划获得不少支持。当中,香港特区立法会保险界议员陈健波捐款100万港元,永富容器执行董事罗永邦则免费捐献大埔一栋工厦一层约5000呎用地。“他们有机器,我们有厂房,一拍即合。”罗永邦如此形容和工联会的合作。 另外,地产商新世界旗下的慈善基金会拟在屯门建设无尘厂房生产口罩,预计4月投产,每日产量20万个,制作的口罩将发放予有需要人士。 香港街头的分发口罩活动开始增多。由香港各界社会人士共同成立的“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向全港18区弱势群体及65岁以上长者派发逾100万个口罩。全港各区工商联、乡议局等也将从不同渠道搜获的口罩免费发予市民。值得一提的是,年仅10岁的少年钢琴家宋林锜捐出自己近年的演出费和压岁钱共36万港元,希望为独居老人和单亲家庭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 每有口罩发放或发售,总能见到不辞辛苦排长队的人。背后折射口罩仍是供不应求。不过如果各界团结一致抗疫,相信办法总是比问题多。(完) 【编辑:王诗尧】 |
华人资讯网
Copyright © 2014-2024 chinese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