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网

查看:8553 回复:0 发表于 2020-2-13 21:41
发表于 2020-2-13 21: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文化如何更吸引人? [复制链接]

  97.0%受访者喜欢创意性的传统文化展示方式



  62.7%受访者感觉传统文化展示方式缺少新鲜元素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正在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接触和喜爱古诗词、国画等传统文化和艺术。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0%的受访者喜欢创意性的传统文化展示方式。61.9%的受访者喜爱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对于为提升传播效果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适当改变,89.6%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



  97.0%受访者喜欢创意性的传统文化展示方式



  上海某高校研一学生王亮(化名)认为,当下,传统文化若想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一定要用新的展示方式。“有些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易理解,结合现代技术会更有利于其传播”。



  调查显示,97.0%的受访者喜欢创意性的传统文化展示方式。交互分析发现,90后这一比例最高(98.8%),其次为80后(97.1%)。



  辽宁沈阳的肖女士经营着一家茶馆,她很喜爱传统工艺,闲暇时间也在学习。“之前有人用剪纸和皮影艺术制作了《白蛇传》短片,非常好看。还有一些综艺节目也加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很吸引人。”肖女士觉得,用新技术和新方式展示、传播传统文化,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北京姑娘刘晨晨(化名)出生于1990年,她会在休息日学习手工制作、扎染、中国画等课程,家里摆放着很多她的作品。



  “我曾经在逛北京的一处艺术区时,看到有人开设扎染课,扎染步骤在课上被进行了简化,学员在半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做出自己的作品。这种方式让大家更容易地了解和体验这门手艺。”刘晨晨说。



  关于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播方式,调查显示,61.9%的受访者喜爱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59.8%的受访者喜欢简单幽默的历史新解,50.8%的受访者喜欢融入科技元素的展示方式,46.1%的受访者喜欢有画面、有声音的传统文化视频。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魏鹏举表示,文化软实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我国的书法、太极拳和中医药等都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



  62.7%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展示方式缺少新鲜元素



  王亮认为,当下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问题是,传播者难以结合受众的兴趣点进行传播。“不过也有一些优秀的案例,比如《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就很好,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场景、竞技等元素,让观众在娱乐中理解了诗词内涵”。



  肖女士表示,目前很多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也很“传统”,有创意的不多,能让人记住的寥寥无几。



  “去年有一款火爆的游戏,里面有不少历史人物角色,技能也是根据人物特点进行设置的。这本来是非常好的传播传统文化的渠道,但有人发现个别角色的性别设置与历史不符,这就篡改得太严重了。”刘晨晨说。



  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哪些问题?62.7%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展示方式缺少新鲜元素;61.2%的受访者指出存在篡改严重、歪曲重要事实的问题;56.6%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宣传和展示方式单调死板。



  魏鹏举指出,现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存在过于偏重形式、忽略内涵的问题。“比如书法、手艺、节日方面,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内在价值观的学习、认识与传承还是不够。我认为当下很多诚信缺失的现象,与传统文化传承没做好有很大关系”。



  同时他表示,这几年传统文化传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让国人越来越有文化自信,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也越来越高;其次,很多传统文化类课程也在国家倡导下逐渐进入中小学校,比如书法、京剧等,更有非遗手艺人到学校展示手艺,“这体现了广泛的文化自觉”;最后,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愈加重视,媒体和文化界也都在利用平台进行推广和宣传,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



  70.1%受访者希望纳入新鲜元素,让传统文化充满活力



  “我认为对传统文化做出适当改变,来促进其传播是可以的,因为时代在变化。”王亮认为,前提是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内核,不曲解、不误解。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适当改变,89.6%的受访者表示能接受。交互分析发现,90后(91.9%)、80后(91.1%)接受度最高,60后(84.8%)、70后(83.0%)接受度相对偏低。



  王亮认为,内容简洁易懂、传播形式生动形象,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碎片化,大多数人没时间对传统文化做专门的研究,简明扼要的内容更适合现在的传播环境”。



  肖女士认为,上班族一般要凭个人兴趣去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要适应大众的需要。“现在社交媒体发达,内容制作方可以充分利用流行的传播方式和平台,实现多次传播、广泛传播,让更多人看到”。



  对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70.1%的受访者希望纳入新鲜元素,让传统文化充满活力;58.7%的受访者希望未来传统文化产品的内容定位更精准;55.0%的受访者希望融入先进技术,提升观众感官体验;49.1%的受访者建议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魏鹏举认为,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积极借助数字化、移动设备甚至VR(虚拟现实技术——编者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这方面已经有很多优秀案例。比如书法,有这方面的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编者注)、公开课,通过动画形式对其进行推广”。其次,在内容上也要注意古为今用。“要想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被现代人更好地接受,就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来进行解读”。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1%,90后占30.2%,80后占48.8%,70后占14.4%,60后占4.6%。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矫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姜雨薇】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西范爱热闹

华人网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